湘潭打造礦山裝備行業千億產業谷 已初步形成較完善產業體系 |
點擊次數:3962 發布時間:2013-2-26 9:54:23 作者:湘潭日報記者 曾佰龍 通訊員 趙朝暉 |
湘潭在線2月26日訊(湘潭日報記者 曾佰龍 通訊員 趙朝暉)2月23日,湘潭礦山裝備行業協會茶話會在韶山召開,市礦山裝備行業的領軍者在會上提出在湘潭打造“礦山裝備行業千億產業谷”的設想,讓在座的每一位礦山裝備企業負責人為之一振。 什么是礦山裝備千億產業谷?市礦山裝備行業協會負責人介紹,礦山裝備行業產業谷就是礦山裝備的“硅谷”,礦山裝備高科技的“棲息地”。 自信=基礎+實力 在湘潭眾多礦山裝備企業的企業家眼里,礦山裝備行業屬于朝陽產業,他們看到了一個潛在的消費市場:全國目前約有11.25萬座礦山,總產量約90億噸,其中煤炭占到了我國化石能源儲量的40%,這種資源條件決定了我國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以煤炭為主的能源格局不會變,礦山裝備市場需求也不會變。 打鐵還需自身硬。湘潭打造裝備產業谷的自信,源自湘潭裝備行業的實力基礎。湘潭礦山裝備制造業起步較早,有很深的產業基礎。行業發展到今天,無論是發展速度、產業規模,還是創新能力、配套體系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現在湘潭擁有湘電重裝、中冶京誠、平安電器、恒欣實業等10多家產值規模過億元的企業,我市生產的礦山運輸設備在國內市場的占有率達67%,礦山架空索道設備達40%,礦井通風設備達30%,礦山電器設備達25%。 據了解,湘潭目前初步形成了大型礦山電動輪自卸車、礦山運輸設備、礦井提升設備、礦山電器設備等較為完善的產業體系,全市現有礦山裝備制造企業120多家,近幾年規模企業工業產值年平均增速40%以上,湘潭礦山裝備產業集群工業產值規模近200億元。 發展=整合+規劃 在看到礦山裝備行業發展優勢的同時,礦山裝備行業也面臨傳統產業升級的“瓶頸”問題:礦山裝備產業規模不大,產業集中度不高,產品核心競爭力不強,產品門類不齊等,這制約了湘潭礦山裝備行業又好又快發展。 “出于我市礦山裝備產業發展趨勢和面臨的瓶頸問題,我們向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打造湘潭‘千億礦山裝備產業谷”的建議,得到了湖南省和湘潭市主要領導的高度重視。”市礦山裝備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平安電氣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重新說。 湘潭恒欣實業公司負責人肖公平說:“打造千億礦山裝備產業谷的最大好處就是整合,要結合湘潭現有的企業資源,盡快提升湘潭礦山裝備制造業的檔次和知名度,按照‘優勢優先,錯位發展’的思路,扶持一批湘潭本土的礦山裝備龍頭企業。同時,希望政府能引進一些大型的礦山裝備企業,以充實湘潭礦山裝備產業谷。” 湘潭要如何打造礦山裝備千億產業谷呢?湘潭礦山裝備企業家們的思路是清晰的,目標也是明確的。這個規劃可以用“十二個一”來囊括:“一爭一筑一募”:“一爭”是爭取國家、省級各項政策和資金投入,重點培育龍頭骨干企業,形成產業化、規模化。“一筑”是指筑巢引鳳、招商引資,吸引金融資本的注入。同時,選擇一塊固有的土地,用來構筑產業谷的基地建設。“一募”是指募集社會資本,建立產業基金,助推產業發展;“一網一刊一館”建設:搭建產業信息宣傳交流平臺。目前,市礦山裝備行業協會已經開通了“中國礦山裝備網”,主辦了《礦山裝備》(內部刊物),擬建設礦山裝備展示館(博覽園);“一院一校一站”建設:為打造產業谷提供技術支撐和人才保障。市礦山裝備行業協會擬成立礦山裝備研究院和礦山裝備技能培訓學校,建立國家安全生產礦用產品檢測站;承辦“一會一節一游”活動:發揮聚焦人氣的紐帶作用。市礦山裝備行業協會擬籌辦礦山裝備專業會議,擬籌辦“礦安節”,使行業會議與湘潭紅色旅游相結合,凝聚人氣。 “基礎、實力、整合、規劃”,這些關鍵詞只說明一種趨勢,湘潭礦山裝備行業要在這個春天起航…… |
上一條:多家上市公司環保壓力加大 可能影響未來業績表現 | 返回 |
下一條:美國延長暖通空調設備的稅惠政策 |